近日,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相继公布。我们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再传捷报,共有3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获批,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国际问题研究、新闻传播学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持续创新与综合实力。
在本年度的项目立项中,马方方老师获批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毛绿萱、黄杨老师获批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
马方方老师在区域国别学和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成功获批,课题名称为《美国对华经济战下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判及经济韧性能力建设研究》。该项目聚焦国家经济安全体系构建,以系统论视角立体研究美国对华经济战态势,并指出应有效应对当前政策工具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厘清非经济因素(地缘政治、舆论战)的隐性冲击。

(马方方: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永利官网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年外交高校联盟导师团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外交礼仪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分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美关系与中国周边外交、国际组织与战略传播,并在上述领域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包括高质量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CSSCI收录20余篇);学术独著两部:《中国特色经济民主与中美关系》《中美软权力博弈东南亚》。主持国家级纵向项目1项,省部级纵向项目3项,梧桐创新平台重大项目1项,校级重大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等。撰写咨询报告10余篇,被中办等中央部门采纳等。)
毛绿萱老师获批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主持课题《战略文化视角下印度对外战略调整:内涵、限度与对策研究》。该项目立足中印关系这对远超双边范畴、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具有重要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双边关系,以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近年印度对华政策的起伏为起点,尝试用战略文化这一理论分析近年印度外交变化的内涵是政策性调整、还是战略层面的转向,这种调整或转向的限度是什么。在理论层面,研究将丰富国内学界在印度国别研究方面的知识生产,也可进一步检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非西方国家的适用性,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打破西方知识垄断做出有益探索。在政策层面,研究旨在为中国理解印度外交走向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框架,为中国运筹对印关系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毛绿萱:政治学博士,永利官网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从事印度外交、中国周边安全,粮食安全研究,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国外汇》、《粮油食品科技》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多项校级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黄杨老师获批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交叉学科与综合研究领域主持课题《流量货币化视角下短视频乱象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研究》。本项目以流量货币化为理论工具,解析我国短视频平台生态秩序的内在逻辑与乱象生成的多主体流量共谋机制。通过采用制度文本计算、算法黑箱审计与主体网络建模等混合方法,本项目着力破解政策刚性约束与平台弹性规避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推动数字内容治理模式从事后追责向源头干预转型。

(黄杨:传播学博士,永利官网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平台治理、数字内容产业。)
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发展与学科建设,坚持以重大项目申报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凝练研究方向,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持续营造科研攻关的良好氛围。本次多项课题的成功立项,不仅是对我们教师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实力。
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学术交流,积极培育重大重点项目,努力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贡献度,为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